铜合金是指在纯铜的基础上添加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而形成的合金。
纯铜是一种紫红色的金属,通常被称为“紫铜”,“红铜”或“赤铜”。纯铜具延展性。像一滴水一样大小的纯铜,可以拉成两公里长的丝状,或者压延成几乎透明的薄片,比床还大。纯铜最珍贵的特性就是其导电性极佳,仅次于银,因而成为电气工业的“主角”。
纯铜比纯铁的用途要广泛得多,每年有50%的铜在电力工业中被电解提纯成纯铜。在这里提到的纯铜,实际上要非常钝,含铜超过99.95%才能达到。微量的杂质,尤其是磷,砷,铝等,可以大大降低铜的导电性。铜矿含氧(炼铜时易与少量氧混合)对电导率有很大影响,电气工业用的铜一般都是无氧铜。此外,铅、锑、铋等杂质会使铜晶粒不粘结,引起热脆性,并影响纯铜的加工。这是一种纯度很高的纯铜,一般采用电解法精制:将不纯铜作阳极,纯铜作阴极,用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。不纯铜在阳极上逐渐熔解,当电流通过后,纯铜便逐渐沉淀到阴极上。由这种方法得到的铜,纯度可以达到99.99%。
紫铜是一种比较纯净的铜,一般可以近似认为是纯铜,导电性好,塑性佳,但强度、硬度稍差一些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
黄铜的性质和用途:
铜黄是一种含其他合金成分的铜,比紫铜便宜,导电性和塑性稍差,但强度和硬度稍高些。
黄铜是一种铜锌合金。最简单的黄铜是铜-锌二元合金,即简单黄铜或普通黄铜,通过改变其锌含量,就能获得不同力学性能的黄铜。锌含量越高,黄铜的强度也越高,塑性略低。在工业上使用的黄铜锌含量不超过45%,如果含锌量过多就会产生脆性,从而影响合金的性能。添加1%的锡到黄铜中,可以明显提高黄铜抗海水和海洋大气腐蚀的能力,因此被称为“海军黄铜”。锡可提高黄铜的切削加工性能。铅铜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易削的国标铜。铅矿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切削加工性,提高耐磨性,对黄铜的强度影响不大。雕刻铜也属于铅黄铜。大多数黄铜颜色好,加工性能好,延展性好,易电镀或涂层。
对于工业和民用来说,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。例如做电线,要求比较软,紫铜比较好。若作连接件,上螺钉处多选用黄铜。
青铜的性质和用途:
原来指锡铜合金,后除黄铜、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,并常在名称前加上第一个主要添加元素的名称。锡铜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、耐磨性和机械性能,可用于制造轴承、蜗轮、齿轮等。铅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发动机和磨床的轴承材料。铝合金青铜强度高,耐磨损,耐腐蚀,用于铸造高负荷齿轮、轴套、船用推进器等。铍铜和磷青铜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,良好的导电性,适于制作精密弹簧和电接触元件,还可用于制造煤矿、油库等使用的无火花工具。
白铜的性质和用途:
主要添加元素为镍的铜合金。二元铜镍合金称为普通白铜;复合白铜称为白铜,含有锰、铁、锌、铝等元素。工业性白铜可分为两类:结构白铜和电工白铜。白铜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,色彩优美。这类白铜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,化工机械和船舶部件。电气白铜具有良好的温差电性能。锰铜,康铜和考铜是含锰量不同的锰白铜,是用于制作精密电工仪,变阻器,精密电阻,应变片,热电偶的材料。
紫铜、黄铜、青铜和白铜的区别:
在颜色上区别白铜、黄铜、红铜(又称“紫铜”)、青铜(青灰色或灰黄色),其中白铜、黄铜非常容易区分,而红铜则是纯铜(杂质<1%),而青铜(其他合金成分约5%)则很难区分。不氧化时,红色铜色比青铜色更亮,颜色偏青或偏黄;氧化时,红色铜色变黑,青铜色变绿(多水的有害氧化)或巧克力色。